更多>>本站最新信息

    更多>>网站公告最新信息

      幼儿教育 >>网站公告 >>图片新闻

      相信儿童,理解儿童,激励儿童----记南京市幼儿园社会领域观摩研讨纪实
      信息作者:陈静、张雯
      信息来源:市幼儿园社会教研组
      更新时间:2021年5月20日
      浏览点击:1245
      相信儿童,理解儿童,激励儿童
      ----记南京市幼儿园社会领域观摩研讨纪实


           草木繁盛的五月,阳光和煦,清风醉人。在这最美好的季节,来自全市的50多位幼儿园骨干教师,沐浴着暮春的暖阳,怀着对教研的热忱,走进环境优美的南京市第三幼儿园。此次教研活动由南京市教研室主办、南京市社会教研组承办、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协办,共同开启了一场以“关注儿童发展,践行《指南》精神”为主题的社会领域观摩研讨之旅。教研活动由市社会教研组组长、鼓楼幼儿园陈静书记主持。


           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南京市幼儿园社会教研组的老师们深刻领会了这两个“凡是”的精神,并将其融入到当天展示的各项活动中。
           大班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了,他们当下的晚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样的安排孩子们喜欢吗?南京市锁金第二幼儿园黄淑如老师带来了第一节活动——大班社会活动《我的晚间计划》。活动中师幼围绕晚间生活安排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交流讨论,用排图片、简笔画的方式制定出自己喜欢的晚间计划。通过活动,孩子们的任务意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都得到了强化,还体验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自我效能感,为将来进入小学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拍摄毕业照是大班孩子在幼儿园童年生活的美好定格,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毕业照的指挥者只能是老师吗?如果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他们想留住的美好瞬间是什么样子的呢?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张雯老师展示了大班社会活动《我们来拍毕业照》。活动中老师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尝试,通过多次实践、观察、对比、讨论、协商等,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不但拍出了大家都满意的照片,体验了合作的乐趣,还萌发了为集体毕业照设计艺术造型的强烈愿望。



           这两个展示活动一改大家以往对社会教学活动枯燥、乏味的老印象,向大家传递出非常清晰的教育观念:儿童社会性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更不能将成人的想法代替幼儿的实际需要,社会性教育的价值是激励、是唤醒、是鼓舞,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儿童成为“小大人”,而是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两节教学活动之后,是南京市江北新区小红花幼儿园孟生青老师的案例分享《话节气 知民俗》。孟老师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小红花幼儿园的师生们共同创生的“暖暖谷雨茶 快乐齐分享”项目活动。


           接着市社会组组长、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邱梅蓉副园长进行了《关注儿童生活的社会性教育再思考》的讲座。邱园长例举了大量的活动案例,提出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真实的环境,关注儿童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和需要,引起在场老师们对“关注儿童生活是只在观念层面还是落实在教育行为中?在每个环节都关注到了吗?”的反思。向我们传递一种观念:一个可爱的社会,或者说教育的价值,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有意思的生活”,并把“有意思的生活”升华为“有意义的生活”。


           最后由南京市教研室刘萍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刘老师高度肯定了市社会教研组对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践,她用“必要和必需”进行了概括: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很多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和达成的,但是有些活动是必要的,第一社会活动中要呈现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的有效结合;第二社会活动是基于问题解决问题,在儿童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需及时引导和支持;第三在需要解决共性问题时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能够帮助儿童分享和提升经验。她强调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渗透和集体活动是实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的途径之一。


           此次研讨,除了现场参与的老师之外,各区还组织了幼儿园园长老师们线上观看直播,引发了全市老师们对社会领域内容和目标实施的再思考与研究。







           我们坚信,更美好的总在明天。关注儿童发展,践行《指南》精神,我们向着明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