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彰显历史“韵味”
——南京市初中历史普适课堂建构与评价标准研究活动在上元中学举行
12月27日上午,临近岁末,又逢降温,但南京市上元中学的大会议室却暖意融融。南京市初中历史普适课堂建构与评价标准研究活动在这里如期举行。活动由江宁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朱桂红老师主持,来自各市一百多名七八年级历史备课组长和江宁区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以及部分区县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是七、八两个年级的课堂展示。来自南京市上元中学的陈咏老师和江宁区禄口中学的梁文慧老师为老师们展示了两节不同课型、不同风格的课堂。陈咏老师的活动课:《小家谱,大世界——让我们感受身边的历史》,从身边小小的家谱说起,以家谱中的家族名人、家族辈分等内容为例,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整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小小家谱大知识”、“小小家谱大名人”、“小小家谱大文化”和“小小家谱大传承”,学生以小见大,走进身边的历史,既生动有趣,又史韵悠悠,更渗透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其间,学生精彩的课堂展示、家族名人故事汇分享、家族辈分访谈和小品演出等等活动,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教学模式,更因为高潮迭起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满堂喝彩。。
梁文慧老师八年级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在设计上别出心裁,在内容上大胆整合。她用时间为轴,用张謇命运的沉浮为线,创设合理的情境,将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融入到张謇和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当中,为学生感性地展示了近代中国方方面面变化的场景。课堂上,教师讲述生动、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参与热情,真切地感受到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有国才有家。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中,南京江北新区初中历史教研员王娟老师和南京市普适课堂项目组核心成员、扬子一中宰兆勤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点评。王娟老师从“以小见大”、“思路清晰”、“手段多样”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四个方面总结了两节课的共同特点,建议所有的初中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宰兆勤老师则在如何制定教学设计方面为我们提出四点建议:教学目标要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史料运用要准确,课程标准要学会分解,一课要设立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给听课老师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最后,朱桂红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的精彩讲座。朱老师首先提到作为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并学会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接下来,她结合两节展示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学设计要紧扣中心,抓住灵魂;教学要凸显主角,关注学生发展;教学设计要彰显“史韵”,体现学科特色;教学设计要留有空间,促进学生生成。同时,朱老师针对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提还提出有益的建议。朱老师的分享与交流也让聆听的老师对未来的教学之路有了更加明晰的努力方向。
本次活动得到了南京市上元中学的大力支持,学校周到的准备、热情的服务让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咏老师在上课

梁文慧老师在上课

王娟老师在点评

宰兆勤老师在点评

朱桂红老师在讲座

老师们在认真听课

区县教研员在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