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任务导学
——江宁、秦淮、栖霞三区高中历史联片教研活动侧记
5月31日上午,在南京市秦淮中学举办了以“问题驱动,任务导学”为主题的高中历史联片教研活动。来自江宁、秦淮、栖霞三区的高一、高二历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高一年级的两节示范课为同题异构,秦淮中学的潘同同老师和南外仙林分校的李毅老师先后执教了必修二《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两位教师的课侧重于基础知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围绕着时事,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在基础的讲解中又有一定的提升。
高二年级为一轮复习课,主题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秦淮中学的李娟老师从考试说明分析入手,明确学习目标,在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学习任务突破重要历史概念,完整地展现了现代中国外交的历程,并注重与时政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南京市二十七中的王晓芳老师重点复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从热点新闻入手,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材料引领、问题驱动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师生良性互动,同时注重史实细节、易错知识点的讲解。
听课观摩结束之后,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以四节课为中心,围绕“问题驱动,任务导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来自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王磊老师作了《突破教材束缚拓宽教学视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为题的点评与微型讲座,王老师充分结合开课教师的具体内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如何铺垫从无序到有序的教学主题;如何讲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如何探讨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的影响等,这给一线老师们如何解决一节课过于传统、缺少创新与突破的问题带来很大的帮助与启发。南师大附属学校谷贺玲老师对两节高二年级历史课进行了客观与精当的点评,在充分肯定两位教师教学优点与长处的同时,也提出了些许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最后,江宁区历史教研员王必闩老师作了题为《做一名“课”研型历史教师》的专题讲座。王老师首先从“课”这个汉字入手,“言+果=课”,阐述了教师们一节课上的怎么样最终将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上,启示教师多关注学生。然后王老师从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我定位的历史课堂、我所理解的教学基本主张、如何成就课堂精彩以及历史概念解读举例等几个方面给与会教师们带来了一场轻松又不乏专业特点的微型讲座。王老师还借用一句网络语:“你若待在家里,家就是你的世界;你若走出家门,世界就是你的家”,与大家共勉,希望老师们能克服困难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本次教研活动既搭建了三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又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对如何开展务实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