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主题,交流提升
——记栖霞、玄武、江宁和高淳初中历史联片教研活动
4月19日上午,春和日丽,栖霞区、玄武区、江宁区和高淳区初中历史联片教学活动在南京一中马群分校展开。初二、初三年级研讨主题分别是八年级新教材教学和中考专题复习课教学。活动由栖霞区教研员季静仪老师组织和主持。
初三年级活动在一中马群分校的录播教室进行,由江宁区宇通实验学校刘世友老师和高淳区砖墙中学孙强老师通过“同课异构”,开设《三次科技革命》中考专题复习课。刘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制定假期西藏旅游计划书,并让部分学生走出课堂,到教室外寻找与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发明,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科技革命与生活息息相关,他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生趣。孙强老师通过材料教学的手段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再次呈现,又训练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课后,两位授课教师讲述了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栖霞区摄山中学许星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点评,他认为刘老师的课堂重视课标与中考指导书的要求,也重视生活,注重将课标的理念自然地在课堂中体现,如果能在课堂反馈生成上有所突破更好,比如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及时反馈等。孙老师的教学亮点在于设计问题有梯度,带领学生阅读史料,突破知识难点,建议孙老师在史料选择上采用更多图表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体验历史,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一中马群分校姜亚春书记从学情和教学方法上对本次初三复习课教学活动进行了总结。
初二年级的活动在一中马群分校第二报告厅进行,由栖霞区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李鞠鸿老师和玄武区十三中红山分校倪立擎老师就新教材八年级下册《民族大团结》一课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李老师用第四套人民币不同面值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追问“人民币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民族大团结”,他娓娓道来,用数据、图片、史料等简洁、直观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带领学生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施目的、具体措施、影响,层层推进,最后用歌曲、图片和周恩来对民族问题的讲话升华了本课主题,不仅让学生有所得,更有所悟。倪老师从人民币上的五种文字入手,回忆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新中国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讲述了上课思路和授课感悟。高淳区教研员沙志援老师做了点评,沙老师认为,李老师充分发挥了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非常难得;倪老师能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最后栖霞区教研员季静仪老师就八年级新教材对做了总结。
此次南京市四区联片教学活动为各区老师提供了交流经验的机会,为初三复习课和初二新教材授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1.附中丁家庄初中李鞠鸿老师在上课

2.十三中红山分校倪立擎老师在上课

3.江宁宇通实验学校刘世友老师在上课

4.高淳砖墙中学孙强老师在上课

5.高淳教研员沙志援老师在点评

6.栖霞区摄山中学许星老师在点评

7.一中马群姜亚春书记在总结

8.栖霞区教研员季静仪老师在总结